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医院医学影像科获批唐山市2024年度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
喜报
为进一步扩充医疗资源总量,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并严格遴选了2024年度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和创建单位,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医院医学影像科获批唐山市2024年度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单位。这不仅是上级部门对医院医学影像科综合实力和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肯定与鼓励,更是医院在学科建设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未来,我们将以此契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坚定的决心,共同推动海港区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医学影像科简介
医院医学影像学科包括放射科、功能科,致力于利用各种先进影像设备,为临床医生提供精确的病变定位、质量评估,辅助临床进行精确治疗。
放射科共有医师10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技师5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
功能科拥有一支9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其中高级职称2名,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护师1人。
01
加速引进医疗设备
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影像设备,在原有1.5T核磁和64排CT基础上,再次购置了1.5T超导核磁和80排160层螺旋CT、16排32层CT,配备西门子数字血管造影机(C型臂)、移动数字化X光机、西门子、GE、飞利浦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床旁彩超、双能数字化X光机等,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确保检查、诊断准确性。
放射科诊疗范围包括:
1.X线影像诊断:DR平片、乳腺钼靶、数字胃肠造影等。
2.CT影像诊断:全身各部位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三维重建、CTA等各类血管CT成像、CT动态增强扫描及头部CT灌注成像、低剂量胸部CT扫描等各类检查。
3.MRI影像诊断:全身各部位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等各类检查。
功能科诊疗范围:
1.超声诊断。利用高频声波对生物组织进行成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用于诊断和评估各种疾病。
2.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长时间(24小时或更长时间)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3.经颅多普勒。主要用于检测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
02
构建多层级专业集群
引智纳才: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唐山市第二医院等放射科、超声科专家长期进行技术援助,专家们丰富及先进的诊断经验对科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内部晋升:完善职工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在职教育,培养复合型医学影像专家。
扩展视野:鼓励职工外出进行学术访问及进修学习,汲取先进经验和理论,保持学术前沿感。
03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科室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及学术理念,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定期参加国内大会,提交高水准论文,逐渐形成了具有技术优势的新发展格局。
除了开展常规的检查外,通过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熟练开展中枢神经系统波谱、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血管成像、血管造影、胃肠充盈造影检查、胎儿产前筛查、胎儿先心病筛查、右心声学造影、48小时、72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04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医疗行业大步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当下,抓住智慧医院未来发展的风口,借助树坤科技平台,就其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影像学诊断,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准、更一致及更及时的医疗健康服务。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医院积极参与一体化建设,科室出具的影像学胶片及报告,均符合京津冀影像互认要求,如患者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后需前往其他京津冀影像互认定点医院进一步诊治,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前提下,使用原影像检查资料即可进行诊治,无需重复检查。
以熙康远程会诊为平台,与北京各大医院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检查图像一键推送、远程会诊服务,北京专家直接出具报告,解决患者看病难、排队难、检查难问题。
在当今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医院医学影像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大力对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培养以及科研项目的深入推动,实现了科室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展望未来,医院医学影像科将不断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升级装备、技术创新,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给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